
【談發(fā)展·話變化】“農村天天變新樣”
講述人:陳志遠(全國勞動模范)
我一直生活在通山縣大路鄉(xiāng)賓興會村。小時候,我?guī)缀趺刻於寂瓮^年,因為過年的時候能嘗一口豬肉。現(xiàn)在豬肉吃膩了,經常換些牛肉、羊肉來吃,有些村民條件好一點的,還時不時在網上買點海鮮吃,感覺天天像是在過年,不,比過年更好!
過去,在農業(yè)社干一天活也就十工分,干一天活也就掙三、四個雞蛋,現(xiàn)如今,村民隨便去做個小工就能掙150元,有手藝活的更高,收入比原來翻了20多倍。
在過去,我們種的都是“常規(guī)稻”,人工種植、收割,產量很低、效率低?,F(xiàn)在,村里都是種的“雜交稻”,產量高,而且實現(xiàn)了機械化種植、收割,效率大大提升,一個人可以干幾十個人的活,節(jié)約了勞動成本。
在過去,農民住的基本上都是泥土房、茅草屋,一到下雨天,就會出現(xiàn)外面下大雨,里面下小雨的現(xiàn)象,冬天時,寒風透過縫隙吹進屋,一家人只能擠在一起取暖。如今,村里面基本上都是三層樓房,個別的還建起了小洋房、小別墅,縣城里的許多人都很羨慕我們。
我18歲的時候,想做點小買賣,先要到縣城去打聽行情,當時沒有公交,我就借了個自行車騎到縣城,一路上,不知在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摔倒了多少次,騎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才到?,F(xiàn)在,村里面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,10分鐘就到縣城了,并且一條新路馬上就要修通了,到時候只要五分鐘就能進城逛街了,就和住在城里一樣。
我記得父親和我說,他這輩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沒有送奶奶走完最后一程。當年奶奶身體快不行了,家里給父親寫了信,可信件過了半個多月才到父親手里,父親還是沒來得及看奶奶最后一眼?,F(xiàn)在,村里每家每戶都有手機了,在想念遠方親人的時候,不僅可以打電話,還能直接視頻聊天。
在過去,村民環(huán)保意識差,垃圾亂丟、生活污水亂潑,豬都是放養(yǎng),糞便到處都是,環(huán)境特別差,村里總彌漫著一股異味。現(xiàn)如今,村民環(huán)保意識不斷提高,環(huán)保垃圾桶添置了、旱廁改造了、豬圈養(yǎng)起來了,亂砍亂伐也變成了植樹造林、退耕還林,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上了風景樹,現(xiàn)在的農村就是一個風景優(yōu)美的林園小鎮(zhèn)。
這些年來,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村民,見證了農村從丑到美、從貧到富、從無到有、從落后到進步,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國家支持與照顧,希望在接下來無數(shù)個40年里,在黨和國家的帶領下,農村天天變新樣,農民家家奔小康。
(咸寧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宋文虎 特約記者 孔帆升 整理)
編輯:hushaop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