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田野晨曦 攝影/汪曙光
■曬谷場中的孩子 攝影/周文
■穿梭在稻浪中的“紅狐” 攝影/汪曙光
■打谷的老人 攝影/劉建國
■曬場 攝影/張桂林
鄉(xiāng)村的田野,曠遠(yuǎn)如夢。一縷晨光悄然躍出,浸滿鄉(xiāng)情的秋風(fēng),撫摸著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村莊。稻草在灶膛里燃燒起來,村子里飄漾著帶著新米飯香的炊煙,整個村莊被初升的太陽染成桔紅色。
繞過村莊來到田野,田野靜悄悄,放眼望去,一片金黃,散發(fā)出迷人的光彩,田埂勾勒出的曲線讓人浮想聯(lián)翩。抬起腳,撥開沉沉的稻穗,徜徉在稻田中,那富有魅力的金黃把自己浸潤,感覺自己身體流動的血液都是金黃色的。剎那間,我明白了凡·高為什么會對黃色產(chǎn)生狂熱偏執(zhí)的愛:中國人說作畫是潑墨,《向日葵》之所以被無數(shù)人敬仰,就在于作者把他滿腔的對生活的愛,對大地和陽光的頂禮膜拜全都潑灑在了這幅畫上。畫有了靈魂,因之在人間永生。閉上雙眼,我有一種振翅欲飛的豁然開朗。
“新筑場泥鏡面平,家家打稻趁霜晴。笑歌聲里輕雷動,一夜連枷響到明。”在鄉(xiāng)村里,宋朝詩人范成大詩中描寫的情景呈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?!班?,嚓……”稻田里,割稻的老農(nóng)熟練地舞著鐮刀,彷彿在指揮一場盛大的音樂會;“砰,砰……”,打谷的聲音像輕雷從頭上滾過,又像是一曲強(qiáng)勁的搖滾樂,讓人興奮讓人奔放。踩著秋天的節(jié)奏和鼓點(diǎn),靈魂隨著秋收的美景和豐收的喜悅舞蹈,慣常的姿勢里折射出勞動的美。“轟,轟……”金黃的稻浪里,紅色的割谷機(jī)像只紅狐,輕靈地往來穿梭,揚(yáng)起的稻稈在空中劃出一條條優(yōu)美的弧線,那新堆起的草垛就是豐收的見證。
曬谷場上,大人忙著用木锨翻曬剛打下的新谷,孩子則在稻草堆上翻滾著、尖叫著,捉著迷藏。秋天的詩中有著淡淡的稻香,秋天的情感流溢著苦盡甘來的味道。走進(jìn)農(nóng)家,簡陋的餐桌上擺滿了微笑,蘸著汗水品嘗著豐收的歡暢,覺得陽光在舌上閃耀,新米飯在回味中竟生一種淡淡的甜意。難道這就是《大長今》中長今曾苦苦追尋的“夏米”么?我頓時淚流滿面。
秋的味道讓我思索;秋的魅力,讓我敬仰,沉默。(撰文: 記者 杜培清)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黃昏中的那些背影……
下一篇:
重陽節(jié)送溫馨 人間重晚情
每天,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身影:在車水馬龍的街頭裝運(yùn)電器;在高樓林立的小區(qū)樓梯間,背著大箱子艱難上樓。他們,就是普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