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爸爸,今天是三月三,你吃地米菜煮雞蛋了嗎?”在晚上我還沒有上床之前,孩子給我打來了電話。
在家鄉(xiāng),三月三這天是有吃地米菜煮雞蛋的習(xí)俗,當(dāng)?shù)厝硕颊J(rèn)為,吃了地米菜煮的雞蛋,這一年就不會頭痛,盡管我并不大相信這些,但在老家,不少人對這個節(jié)日還是很重視的。
三月三的前后幾天,通常都遇上蒙蒙細(xì)雨的天氣。清早,村婦們打著傘,穿著套鞋,挎著小藍(lán),行走在斜風(fēng)細(xì)雨里,出門去扯地米菜了。其實,地米菜在農(nóng)村并不鮮見,田邊地角,房前屋后,到處都能見到那開著小白花的地米菜,而幾個村婦卻愿意多走幾步,一方面是為能扯到更為“純正”的地米菜,另一方面也算是踏青吧。她們邊說邊笑著行走在鄉(xiāng)間的田埂,那銀鈴般的笑撒滿了田間。也有些勤勞的村婦,更早出門,多扯了些地米菜,用新鮮的地米菜和城里人換上幾個油鹽錢回來的。
地米菜扯回來了,洗凈菜根帶著的泥巴,然后將整棵的地米菜丟進(jìn)盛著白開水的鍋里。雞蛋是自家養(yǎng)的雞產(chǎn)下的,絕對是純正的土雞蛋,掏出一二十個來,也丟在了鍋里,然后生火煮將起來。水開了,雞蛋也許熟了,但并沒有“煮好”,直到蛋殼上帶著地米菜的綠汁才算是煮好了,撈起來后趁熱吃上幾個,再說上幾句祝福的話,這個“節(jié)”也就算過去了,今年也就不會患頭痛的病了。當(dāng)然,也有些人家里沒有養(yǎng)雞的,但也能收到鄰里送過來的已經(jīng)煮好的雞蛋,以及那些純情的祝福。
記起我第一次吃地米菜煮的雞蛋,那還是鄰家送過來的,當(dāng)時也并不是自己家里沒有雞蛋,而是我們本不信吃后能讓頭不痛,再加上那地米菜煮雞蛋,也沒有放進(jìn)其他東西,與白開水煮雞蛋的味道似乎沒有兩樣,清淡著哩。但自打那次鄰家送過雞蛋來后,也聽著她給我們的聲聲祝福,于是在后來每年的三月三,母親也開始用地米菜煮雞蛋了,為的也就是那聲祝福吧,也是祈求人生的一種平安。
離家也很有些時日了,家鄉(xiāng)的親人們在今天也應(yīng)該會用地米菜煮上一些雞蛋的,里面定然會有我的一份,只是我卻無緣品嘗。聽著孩子在電話里的聲音,我只能把孩子給我的祝福收藏起來,放在心里,放在我的記憶里。
(胡新華)(作者地址:赤壁市河北大道生態(tài)小區(qū))
編輯:Administrator